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同儕討論過程與結果

給同學觀摩我前面所打的blog以及內容上的設計
同學認為我所設計的想法及內容蠻完整的。

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

自我反思(本次活動的反省、成長和學習心得)

對於這次的自由創作設計,空間很大。但是設計的過程較為完整,因為跟著老師所提到的每一點去細部的思考並完成設計,不僅使整個作品設計的完成度加高了,還使我在之後開始加工更確定內容與方向。設計一個凳子,雖然看起來並不是一件難事,但是,以往的創作,功能性戰的比較微弱,這次在設計凳子的時候必須加強功能性在去想美觀的部分,是還蠻一大挑戰的。

本次結構設計結果需要加強的部份

這次設計結果還需加強的部份應該是卡榫的地方。若不夠穩固,下方就試著再加上另一個連桿,加強結構。若普通的插接榫無法穩固,那我會試著加上使用木釘。

解決設計問題的過程與結果

剛開始在設計,最困難的部分是以下兩點:

1.造型
2.卡榫


以造型來說:

若要將整個木頭以曲線成形實在是太難做到,若以現階段所會的機器來說。但又偏愛造型可愛的風格,所以決定用兩片坂 做出可愛的造型,再加以合併,不只造型可愛,在作法上也省了很多不太可行的地方。


以卡榫來說:

由於凳子面積不大,所以對於座卡榫如果要做很多設計的話,並不好做,比較容易失敗,所以這次以最簡單的方式做卡榫,若每個尺寸拿捏得很剛好的話,可以精進自己的技術。



整體的困難:

我想整體較困難的部份應該是木頭的處理度。這學期是我們第一次自己處理木頭,所以對於木頭的處理上還是很生疏。再過一陣子就要開始尋找材料以並開始做處理,相信這也是一大困難與挑戰。

資料蒐集過程與結果

所尋找的範例圖:


所尋找的卡榫資料:





其他還有在網路上搜尋一些木椅作品,我就沒有一一貼上來了。

P.S. 在想要尋找資料的情況下,我隨手打了"凳子卡榫設計"來搜尋有用資料,殊不知,出來的竟都是同學的blogger阿~~~  笑死我了XDDDD







課程進度:小凳子結構接合方式設計

如圖:













兩片面板中會有5根支柱
其中間的接合方式我都會使用一樣的接合方式~

我原本想使用的是指接
就像













但是卻無法,因為我兩片面板上方式有一個弧度的,無法讓五根支柱都已指接的方式,所以我就想用最原始也最簡單的方式,也就是插榫接。
就像















我應該會使用左上角的方式。



至於下方的連桿:











我想試用看看木釘
就像












想要試試看,看可不可行~

自我設定的學習目標與成就水準(自我期許)

我希望我這次完成這個作品時能做到以下幾點:

1. 造型明確,且線條流暢

例如:














線條流暢又明確除了增加辨識度外,也可使這個作品看起來更柔和,質感更好。



2.接榫尺寸剛好,間不容髮

例如:











就如上圖的鳩尾榫一樣,尺寸剛好且間不容髮。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堅固度,也可以使作品品質更好。




3.木頭的處理度,包刮刨削度,上漆等細部事項能夠處理夠完全。

例如:

















如果將木頭表面處理得更完整,整個作品的質感一定大大加分。









希望在這次的創作中,能夠將這三點完整的做到,這樣做出來的小凳子不論兼顧或質感都會相當好。